坊城建筑 FCHA

九龙连城 -龙岗“三馆一城”片区天桥设计

项目:龙岗“三馆一城”片区天桥设计

项目地点:深圳市龙岗区

设计时间:2018 -2019

竣工时间:2020

规模:21000㎡

状态:建成

设计类别:新建

项目背景

龙岗“三馆一城”片区作为深圳市政府提出的轨道交通、公交和慢行系统网络融合的试点片区,通过对土地开发条件进行约束,规定开发主体必须在0.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规划并实施“三网融合”的交通出行体系。

 

坊城设计与万科城市研究院一起合作,规划、设计并实施这一体系,在龙岗中心城区共设置9座天桥以及沿街风雨连廊,串联地铁站、公交站、商业以及住宅区,将原本孤立封闭的城市功能组团立体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全天候立体便捷通行的立体网络。目前部分节点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设计概念

为了实现城市中的立体连接,天桥需要通过转弯,延伸、起伏和放大,灵活适应场地,即在同一个底层逻辑的基础上通过变异和生长来适应不同的设计条件。《九龙图》带来的启示也是如此,同为龙的形象,其在不同的位置呈现和突出了不同的重点。

中国传统舞龙的制作工艺也为标准化模块设计带来了灵感,通过单一标准元素的旋转、复制和整列等方式可以得到丰富的整体形态。

以“龙”为灵感,结合天桥所处不同位置、不同的流线桥型会有所不同,整个慢行系统9座天桥使用了4种不同类型的桥型。

现一号桥、二号桥、三号桥已建成,其余桥体待建中。

 

类型一:旋转桥

对于需要在平面上产生曲线变化的情况,我们设计了可以转弯的旋转桥。桥体采用标准框架,间隔布置,可以适应平面路线的变化,同时形体构架在行进线路上进行扭转,形成独特的空间体验。

为了更舒适的出行体验,桥体表面覆盖ETFE半透膜材,并在顶部设置自动喷雾装置进一步降温。

LED灯带镶嵌在金属框架凹槽内,夜景逐个亮起的灯光更凸显桥体的动感。

目前实施的一号桥连接吉祥地铁站出入口与天誉住宅区二楼公共走廊。

 

类型二:延展桥

对于直线布局的天桥我们设计了一个具有无限延展趋势的桥型,桥面两侧错位起伏的曲线改善了直线桥体的单调感,让行进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视线变化,体验更为有趣。

覆盖在网壳上的面板材料尺寸标准但材料各有不同,由穿孔板、实体板、玻璃组成,从下到上依次排布,保证行人的视野、采光的同时也提供遮阳挡雨功能。

整体幕墙表皮划分为统一尺寸规格的面板,按照相同的扭转角度拼装而成,在面板的固定上,采用在钢结构交点上防止造型夹具以固定面板。

目前实施的3号桥位于龙岗中心区政府对面的主要城市道路龙翔大道连接了龙岗中心的几个主要公共建筑,包括世贸百货以及龙岗三馆一城(科技馆、青年宫、公共艺术博物馆和书城)

 

类型三:起伏桥

在现有城区内建设天桥有时候需要在垂直方向躲避障碍物,我们通过桥体骨架的起伏变化设计了一种在高度上可灵活变化的天桥,高低起伏的钢框架等距整列,在需要避让的位置降低高度,让天桥可以在城市内灵活穿插。波浪起伏的韵律感也让较长的线性同行空间变得更加愉悦。

5、6号桥接时代广场及龙城广场地铁站,横跨龙城大道及龙岗河,串联商业、公共交通,目前正在深化实施阶段等。

 

 

类型4:平台桥

 对于城市的高密度节点,桥不仅是立体通行的构筑物,而是可以成为丰富的城市生活场景的承托平台,桥可以进行放大,从点、线进化为面,最终为城市带来立体的空间体验。

“漂浮群岛”二号连廊位于龙岗中心区政府旁,连接万科广场商业综合体与世贸百货广场,天誉二期住宅区,商业步行街等,是一个连接多方平台的二层景观廊道,二层通廊空间建立一个都市性休闲场所来解决交通问题以及提升片区的品质。

 

主管合伙人:陈泽涛、苏晋乐夫、卢志伟

项目负责人:卢志伟

设计团队:蒋文龙、余俊辉、梁志毅、余陈华、邹礼鹏、周俊、黄立锦、刘元祎、雷振宏、封佳伟、吴昊

项目地址:深圳市龙岗区

摄影师: 曾天培

摄影版权:曾天培

前期规划:万科城市研究院

客户:深圳万科 & 万科城市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