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东茅洲河工业文明展厅
项目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
设计时间:2020
完成时间:2020
状态:建成
建筑面积:3000㎡,室内面积:2800㎡,景观面积:5000㎡
甲方:东莞万科
项目背景
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由长安镇政府、新民社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万科、广东中天多方联手,由坊城设计主创联合多家设计配合单位,共同完成。
项目位于深圳东莞的界河茅洲河(东宝河)与人民涌的交界处,茅洲河是深圳,东莞之间的一条界河,对深圳东莞工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项目计划在河边打造一个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以“茅洲河”为叙事线索,串联工业文明及场地记忆。
场地现状
展示馆原为俊升电子厂,南侧主楼为7跨X3跨的三层标准厂房,改造前厂房标准层面积为2217.12平米,总面积为6651.36平米;北侧副楼为7层厂房宿舍;场地东侧与茅洲河隔海提路相望,道路高出场地3-4M,西侧紧邻人民涌。
设计概念
项目以“工业之河,河岸灯塔”为概念主题,以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为思想脉络。致力于打造成为展示茅洲河流域工业发展的第一门户、东莞首个以工业文明为主题的城市客厅、融合工业遗存活化与园区迭代的创新典范。
设计概念上塑造了一条从场地到屋顶的全景展厅的公共流线,引导市民登高眺望这一条工业文明的河岸,同时设计强化的屋顶瞭望塔的标识性,作为整个河岸守望的灯塔,指引着东莞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
主厂房改造
将朝向茅洲河一侧的外墙全部拆除,在首层的北侧作为建筑的人行主出入口,置入钢构门头;同时设置每层串联的钢梯作为主交通通道,将每层展厅及功能房联系到一起;在景观最好的东南侧原楼梯间上方放置一个200平米的空中观景展厅,并新增一台可直达该展厅的观光电梯。主立面采用半透的菱形金属网板,透过新的表皮也依旧能朦胧的看到厂房的历史痕迹。
立面设计
整体立面设计意向上寻求表达河岸的波光粼粼与工业文明发展的脉络线索,材料上采用工业化的菱形金属网板,通透的玻璃与锈铁色的钢结构楼梯,并透过夜间灯光设计,环境景观的点缀,打造一个现代与自然融合,工业风格明显的特色建筑与空间场所,契合项目的工业文明主题定位。
室内设计
室内延续了建筑语言,将主立面的菱形金属板延用到了公区吊顶及背景墙,同时在梁底拼接条形灯;地面采用彩色地坪漆为主材料。整体室内设计强调了以工业文明为主题的城市公共客厅理念。
主展厅设计
全馆分为“先河 一条河的岁月”、“奔流 两座城的传奇”、“潮起 江与海的对话”、“向海 智造镇的进阶”等四大主题展区,包括双城风云、星光大道、光影回廊、莞声金句、造物空间等十二大特色展项,以及反映茅洲河流域工业发展的各类实物展品、老照片100余件,讲述区域发展、城市变迁和中国制造的辉煌故事。
(该展厅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及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坊城设计合作完成)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从建筑功能与场地作为出发点进行概念的梳理,我们希望整个场地在建成后是一个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场所,同时满足展厅的户外活动以及停车的功能。因此,景观主要是从三个部分进行改造:
1 城市剧场:改善现状道路与场地的高差关系,创造大台阶,以建筑为背景形成剧场空间,利用连续的石材折墙行车绿化树池,提供遮阴场所;
2 城市展廊:强化入口与建筑内部主要流线的内外关系,采用彩色沥青引导流线;
3 屋顶记忆:保留屋顶原有的树木以及砖墙建筑进行屋顶改造,铺以卵石形成休憩空间。
工业之河,河岸灯塔,改造后的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将静静的矗立在河岸边,注视着茅洲河这条东莞,深圳两地交界的界河两岸工业文明的蜕变。
设计范围: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主管合伙人:陈泽涛 曾宪志 卢志伟
项目负责人:黎韬
项目组:廖晓裕 房琪 蒋文龙 周莹钰 马如帅 郭兰都 谢龙飞
摄影:曾天培